35岁危机,你需要的破局点在这里

如果有一天,HR 告诉你,由于年龄太大要辞退你,你是什么反应?

懵逼?郁闷?抓狂?崩溃?

我没有开玩笑,这是发生在很多中年人身上的真实场景。

这个场景背后隐藏着一个热词:35 岁危机

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。


01

35 岁危机,

是认知固化后的系统性崩溃

35 岁危机真的存在吗?

如果你天真地认为 35 岁危机被媒体放大的焦虑的话,可能要失望了。

任何组织的人力结构都是金字塔式的。这就意味着越往上,人数就越少。

所以,35 岁危机不但存在,而且广泛存在于一切职业里。

有人说,我并不想往上走,甘愿在基层做个螺丝钉。可是,校招生很便宜,你随时有可能被替代。

有人说,我不要求涨工资,就老老实实呆着,安分守己。即便你躲过了招聘时 35 岁以下优先,却躲不过调整时 35 岁以上优化。

非升即走,是很多企业的用人模式。
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

2021 年脉脉研究院发布了一份调查显示: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 27 岁;腾讯、爱奇艺、网易平均年龄为 29 岁;百度、携程、京东、搜狐的平均年龄为 30 岁;新浪、阿里巴巴、华为的平均年龄为 31 岁。

你可能说这是互联网企业,其他企业可能会好些。的确会,但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人社部统计,2018 年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在 38.72 岁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国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 40-45 之间。也就是说,国企很大程度上拉高了平均年龄,私企要远远低于 38.72 岁。

在这个「卷就是一切,一切都在卷」的世界里,35 岁以上的人仿佛只有两种,要么脱颖而出功成名就,要么一塌糊涂成为失败者。

那么,什么是 35 岁危机?

是事业上碌碌无为,高不成低不就吗?

是职业生命的终结,工作不好找吗?

是生活里身不由己,上有老下有小?

是体力精力的下滑,进入人生倦怠期?

是思想上保守求稳,不敢尝试变通?

是,但不仅是。

35 岁危机是一个人认知固化后的系统性溃败,当你意识到时,可能已经找不到应对策略了。

从初入社会到 35 岁,10多年重复着「上班-回家」两点一线的生活,会让人价值观固化,认知形成闭环,不但失去了探索精神,而且对新事物充满敌意,从而会感到缺乏回报、孤独无助、没有安全感。危机随之而来。

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这样形容:

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,都是稀松平常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;

任何在我15-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,都是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;

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,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!

但是,我们生活的时代,技术迭代迅速,新事物层出不穷,商业模式变幻莫测。如果你没有应对能力,就会遭受社会的猛锤。

其实,35 岁危机,不仅是 35 岁的人才有的危机,而是全年龄段都有的危机。

换句话说,危机时刻都在,只不过会在 35 岁左右系统性爆发出来而已。


02

危中求变

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

那么,35 岁以后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?

当然不是。

大部分人看到了危险,深陷泥潭,难以抽身。然而换个视角,这可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。

35 岁以后脱颖而出功成名就的人比比皆是。我们先来干一碗鸡汤:

35 岁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;

36 岁的董明珠开始卖空调;

40 岁的雷军创办了小米公司;

41 岁的曹德旺成立了福耀玻璃;

43 岁的任正非创立了华为;

56 岁的张忠谋成立了台积电。

喝完鸡汤,我们再来看下企业平均年龄,不难发现:有很多 35 岁以上的人,被平均到了 35 岁以下。实际上,那些 35 岁以后跳槽的人,大部分都不是靠简历投出来的,而是带着闪光点被挖走的。

那么,这一类人都有什么特点呢?

在中年职场中,具有更高竞争力的人,从事着需要更多经验、创意、更多社交的岗位。

怎么判断自己的工作类型呢?

从社交和经验创意两个维度,能把工作分为四个类型,具体如图:

35岁危机,你需要的破局点在这里

流水型工作是流水线式的,很容易被别人,甚至人工智能取代。比如,流水线上的工人。如果你的工作只是一条标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,仅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,那么,趁早考虑新的工作。

社交型工作从事的工作相对简单,但是需要很强的社交能力。这类工作通常带有服务或者陪伴性质。比如,导游、客服、保险销售等。社交型工作韧性十足,但是时间效能太低,很难被取代,但也很难有突破。

钻研型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,会随着从业经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。这类工作通常是设计或者研发类工作。比如,土木建筑、机械设计、财务审计、医院医疗等。钻研型工作比较脆弱,要求从业者必须成为关键分子,这样才不至于被替代。

发展型工作是指以优秀的专业能力为底,又有较强的社交能力。通常是经营管理类工作,或者个人影响力很强。比如,经营管理、项目管理、营销运营等,以及拥有很强的个人品牌。发展型工作具有很强的柔韧性,甚至具有分化能力,这类工作很难发生危机,即便危机出现也很容易应对。

有人说:我都陷入 35 岁危机了,知道这些有什么用,你这不是马后炮吗?

丘吉尔回答:「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。」

与其说 35 岁面临的是一场危机,倒不如说,这是生命像我们敲响的警钟。

按照 80 岁的平均寿命来算,35 岁人生还没过半。从生理和心理来看,大脑要到 40 岁左右才会完全成熟,达到巅峰。所以,35 岁发现危机决心改变一点都不晚。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里说:「人生不是一条线,而是很多的点的连续。」影响我们人生的,不是过去,也不是未来,而是当下。过去无法改变,未来无法抓住。一个人只有活在当下,不断改变,不断成长,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。

如果你遇到了 35 岁危机,只能说明你从前选错了工作类型,现在换一个赛道还来得及。如果你还没到 35 岁,那么,请看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类型,然后,调整方向朝发展型工作发展。

人生的每一秒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过去无法改变,但未来可以。

请鼓起勇气来面对并尝试改变吧!


03

人与人之间的差距

并不仅仅在你的专业能力上

大部分人会认为:只要专业能力足够好就不会被淘汰。

遗憾的是,事实并非如此。在工作中,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人抱怨,专业能力不如他的人,反而比他升职更快,加薪更多。

就像最近热播剧《完美伴侣》一开局,老板想把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晋级名额给李玉,而不是业务能力更强的陈珊。陈珊寻找原因时,带她入行的老师白梅说:

你的优点很多。我很欣赏你的拼搏、努力。但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,格局不一样,这以后的成就就注定是不同的。不是所有的位置,都是能靠着拼蛮力来获得的。

在文章《停止内卷,拒绝躺平,你其实很优秀》一文里,我提到过一个职场成功的 PIE 模型。

该模型指出,一个人想要成功能力表现仅占 10%,外在形象占 30%,曝光度占 60%。这里的个人形象,不单单指的是外表长相,还有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,也就是个人品牌。曝光度就是你能够接触到的范围有多广。不断增加曝光度的过程,其实也是个人品牌不断提升的过程。

无独有偶。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对 1 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,结果:智慧、专业技术、经验,这些我们平日里认为最重要的因素,只占成功因素的 25%,其余 75% 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。

同时,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:在 500 名被解职的职员中,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 82%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

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负责,它要保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。

组织不但要求每个成员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,还要求成员之间的联结保持畅通。前者需要的是较硬的专业能力,后者需要的是较强的社交能力、读写能力等软技能。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很突出,但是软技能差强人意,组织就会进行评估。如果你不是组织里的关键分子,那么,很可能就会被替代,即便替代者专业能力不如你。

因为,从本质上看,大部分工作都是流水线工作。专业能力就相当于一个装配工位,软技能就相当于流水线的传输系统。仅仅是个人装配能力强,但负责上下游承接传递软技能不行,就会导致组织内流水线阻塞,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。淘汰你的永远不是你的长处,而是你的短处。

所以,

如果 35 岁,你还在纠结自己的专业能力,那活该被淘汰。

如果 35 岁,你仍旧怀才不遇,牢骚不断,势必会被淘汰。

如果 35 岁,你仍旧恃才自傲,目空一切,要警惕被淘汰。

从专业技能方面来讲,35 岁危机绝大部分是由软技能缺失引发的,而不是专业能力问题。如果洞察到这一点,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。就像我在今年开年文章里提到的:

在未来,如果你在完成工作时,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接口,置身事内,那么,你将被事情抛弃,从而被时代抛弃。


04

调整自我

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

那么,怎样才能把 35 岁的危险变成机遇呢?

你需要做以下这么几件事:

1,调整你的人生参数。

我们的人生有很多默认值,有的来自国家、社会,有的来自家庭、学校、公司。这些默认值决定了我们三观、认知、个性、行动模式等。这些都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,足以影响我们一生。

遗憾的是,我们从未检查过它们,一味地任由其摆布。这使得我们和周边人拥有相同的人生参数,从而与他们进行同质竞争,进而造成内卷。

然而,高手会时不时打开自己的控制面板,对默认值进行思考,并基于自己的认知,自行调整,获得新的数值。从而让自己摆脱内卷的恶性竞争,走上一条少有人走的路。

任何一台机器不休止地使用,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所以,运转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检修一次。根据实际运转情况,调整机器的各项指标,更换部分零部件,甚至报废重构,都是必要的。

人生也是如此。上学期间,老师、家人会帮助我们不断调整参数,但工作之后,一切都靠自己。我们一味地向前奔赴,却忘了自己这台机器,也需要检修,调整,更换。

因此,每隔一段时间,打开自己的控制面板,调整参数是避免 35 岁危机,很关键的一环。

2,提升反脆弱能力。

纳西姆·尼古拉斯·塔勒布在《反脆弱》中,提到人生有三种状态:

脆弱状态:就像玻璃杯,很硬但很脆,掉到地上,容易摔碎。

强韧状态:就像塑料杯,看似不够硬,掉在地上,损坏却较小。

反脆弱状态:就像九头蛇,砍掉一个头,长出两个头。或者像一种特殊材质的杯子掉在地上变成两个小杯子。

简单来说,无法抵御风险的状态就是脆弱状态;具有抵抗外界风险能力的状态就是强韧状态;能够在外部风险中获益的状态就是反脆弱状态。

35 岁危机的本质是人生处于「脆弱状态」。就像前文说的,我们总是想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风险,然而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,超出了我们的抵御能力。比如,近两年,疫情、国家双减等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出现,让旅游业、教培业、娱乐业等遭到了致命打击,很多人一夜失业。

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?

使用作者提出的「杠铃策略」。把 90% 的时间投入到相对风险小收益也差的一面,保证自身生活;同时,把 10% 的时间投入到相对高风险但高收入的事业上,保证自身可以突破上限,实现层级飞跃。

换句话说就是,保守工作和激进工作共存,但收益永远为正。不能让激进工作挤占了保守工作的时间,同时,要保证激进工作最终可以获得收益。

比如,北大保安获得北大本科文凭。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杠铃策略,保安工作保证其生存,读书让其今后获得更大收益。再比如,爱因斯坦一边在保险局上班保证收益,一边研究相对论。卢曼一边在政府上班,一边研究社会学。刘慈欣一边在电厂当工程师,一边写科幻小说。

在杠铃策略中,激进端一定不能影响保守端,并且,激进端最终要能够为你带来收益。如果激进端只是兴趣爱好,无法形成收益,那就不是杠铃策略了。

此外,保守端和激进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当你的激进端可以替代保守端,养家糊口的时候,就可以从原来的保守端中撤出,并将原来的激进端当成保守端,然后发展新的激进端。

只有这样不断地把自己暴露在不确定性中,并在不确定性中获得收益,你就获得了真正的反脆弱能力,不再惧怕任何危机。

3,不断学习,不断成长。

在未来,每个人都将成为一间公司。

这就要求我们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,进而增加创新能力和选择余地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
如何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呢?

不断学习,不断成长,实现自我持续发展。

没有一个中年人是从零开始的。35 岁遭遇危机不可怕,只需要直视自我,冷静分析,通过延展、扩大、提升、整合等方式,让自己获得改善。

在洋姜共读会的先导课里,我提到过这样一个理念:没有新知,只有新的节点。任何新知都是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关联衍生的。

简单的来说,就是发展优势、挖掘潜能。把优势从纵向发展到极致,成为领域专家,并且在横向无限拓展潜能,培养更多能够跟专业能力结合的软技能,达到「1+1>2」的效果。

专业能力提升很容易理解。但是,各种能力的跨界结合才是真正能力提升的关键。一般情况下,跨界结合能让不同领域只做到前百分之二十的人,立刻成为人群中的前百分之五。

比如,

发展写作能力。把写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叠加,增加自己在该领域的曝光。

发展社交能力。把社交能力和专业能力叠加,从研发人员转为管理人员。

发展领导能力。把领导能力和专业能力叠加,让你成为项目的关键分子。

各种能力跨界结合的本质是避开现有赛道,进入竞争更小,甚至没有竞争的赛道。在这个赛道里,当事人可以自己定义规则,就会更加容易成功。

很多人是没有 35 岁危机的,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不断进步。

4,提前准备躲开 35 岁危机。

解决 35 岁危机最好的办法,就是始终躲开 35 岁危机。

如何躲开呢?

首先,做好随时应对的危机的准备。

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,提前规划,积极投入,找到杠铃激进端,并且不断提高激进端能力。在工作中,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半径,挖掘自己的潜能。千万不要等,失业了,重新进入人才市场了,发现毫无竞争力,才后悔「当年应该多学点东西」。

其次,成为团队里的问题粉碎机。

以解决问题为主旨工作,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更大价值,不断增长见识,不断自我成长。在日常工作时,不要因为超出职能范围就放手不管,也不要因为能力不够就任由问题存在,更不要因为之前没做过、耗费精力就不做。

这就是孟子说的:「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」


写在最后

35 岁危机本质上是一场自我转型,只不过有人意识到了,有人没有意识到。

但世界的本质没变,一个人的本领就跟自己的生活一样,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。

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,就注定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。只不过由于科技的发展,这种不确定性被无限放大了。

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,唯一正确的解就是改变自我。改变自我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,不断成长,不断发展。

宇宙的尽头不是公务员,而是抱着拳拳之心不断前行的你。

用一句鸡汤来形容:「种一棵树,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」

愿你: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!


推荐阅读:

2022,被重构的后疫情时代,我们恐怕再也回不到以前了

停止内卷,拒绝躺平,你其实很优秀

4 步逃离低效阅读怪圈,摆脱假读书和伪勤奋

高手做决策时,至少会做4次调整

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dihao.cn/6376.html
(0)

相关推荐

  • 河北00后创意简历引发争议!一份优秀的简历,应该具备三个要素

    又到一年毕业季,应届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。而因为疫情影响,这两年经济整体不景气,各企业就算没有裁员,也是缩招。今年1076万应届生的就业问题,就成了重点需要解决的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 工作
  • 刘备,三国第一品牌运营策划高手

    假如你刚刚失业,在一片萧条的世界里,满大街地找工作。突然有一天,你走在大街上,却碰到一个卖草鞋的,这个人告诉你说,他其实是大汉的皇叔,现在在搞一个王朝复兴工程,让你跟着他一起创业,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 工作
  • 想要从医美运营小白快速变身为运营高手的速速围观

    想着刚入行的时候,一副白痴的模样,现在跟别人提起来的时候都还是有些不堪。一路走来,运营给我的成就感不亚于金钱收入。我们常说,运营无常态,到底什么是运营?到底什么是优秀的运营者?运营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
  • 高考职业规划参考:本科热门专业就业、考研、薪酬情况一览

    2017-2019届本科生各学科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,从全国平均就业率来看,从2017届的93%下降至2019届的91.1%。其中,就业情况最好的学科门类是工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 工作
  • 晋升为领导后,如何开展工作?

    编辑导读:兵随将转,作为管理者,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,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。晋升为领导后,如何开展工作呢?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,对此展开了分析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 金九银十,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
  • 重庆一女子拒绝下班后应酬被辞退

    重庆一女子拒绝下班后应酬被辞退,公司:行政工作就要搞好接待。 重庆一女子最近入职一家公司,主要负责处理公司行政事务和客人接待工作。 下班后,公司领导安排女子一起去接待公司客户,女子…

    2022年3月7日
  • 裸辞三个月的人告诉你:但凡冲动辞职的人,都将会面临3个大麻烦

    导语:职场中,但凡冲动辞职的人都将会面临3个麻烦,绝不是危言耸听 几乎人人都知道:冲动是魔鬼但始终都有人受到魔鬼的摆布。 仗着自己年轻气盛,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冲动离职。在辞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 工作
  • 大厂福利待遇对比

    关于大厂的福利,大多数人都知道很香,但具体香在哪,有多香,似乎也只是捕风捉影知道点。腾讯、字节跳动、华为、大疆以及比亚迪,我们和这5家在深圳比较知名的公司的在职or前员工聊了聊,深…

    2022年4月16日 工作
  • 比亚迪工资待遇怎么样

    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,除了企业审视大学生是否符合录用条件以外,大学生也要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各方面待遇,是否符合心理预期,只要有一方不满意,就无法达成协议。而一般情况下,大学生找工…

    2022年4月16日 工作
  • 如何成为运营高手之心态篇

    刚毕业那会儿对各种形而上的课程不感兴趣,觉得都是空谈,那时只知道实操、实操、实操,拼命地学各种运营技能。 就那几年,把数据运营、活动运营、用户运营和新媒体运营摸了一个遍,论以上运营…

    2022年4月30日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